迢迢万里,凌波越海,吾往矣。大唐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引进、传承、发扬光大了我国的佛教文化。空海从日本历经千难万险来到大唐,刻苦研学佛学密宗,同样引进传承发扬光大了佛学密宗。这两件佛教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极大地推进了佛教自天竺→大唐→日本的传播,且前者对后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空海不仅是对佛教教义的宣讲、咏诵上,而是化为普度众生、济困扶危的实践中;尽管远离朝廷,但是深度介入政治,以佛家思想影响皇位传承以规避权力更迭时可能带来的骨肉相残、政局不稳。不过本片电影质感不足,虽有时代局限但仅有的几处特效也显得小儿科。画面不甚清晰,可能没有好好修复。7.5分。
唐僧从天竺取经回大唐,空海从大唐取密法回日本,都是传播文化弘法的大师。本片缩略快速地展开空海人生的几个片段,我也特别喜欢在国内拍摄大唐古风的片段。长安街上行人有很多面向,有高鼻深目卷发的西域人,也有金发白肤的人种,同时也有柳眉细目的汉人,那时的长安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大都市,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各种奇珍异宝都汇聚在长安,街上人们用各种乐器演奏起舞,长日城墙下,骆驼卧几只,长袖细腰飞天舞都在佐藤纯弥的镜头里一一出现,果然是拍摄过《敦煌》的导演啊。
因为渺小所以谦逊,因为蛮荒所以开拓,因为匮乏所以汲取,曾经落后又穷困的一个岛国,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度和文化,更奇迹的是一跃成为发达国家,这不能说只有残酷和杀戮,更不能归为运气,始终秉承着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念,日本人拼命地从天空大海中吸收养分,翻阅山川险阻滔天巨浪,他们一点点地寻觅着,学习着,最终不紧把珍贵的文化带入国土,更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风文化,这一切都可以归咎于一点,他们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
圣迹似乎和故事性是不相容的。救鹿-远离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后的宫廷-十年山海间求索奥义,跳崖不死与富士山大火,宇宙生命本原-遣唐放学,惠果大师处三月学法-返日-药子之变-授法最澄-拯救瘟疫-五十天筑城新坝,这里号召众人劳作的场景很像卢布廖夫里众人铸钟的景象-感化皇权-预言入化日期。化成雨化成风。佛教奥义,不止有文字,还在色相,六识之间。不在来世彼岸而在此世的极乐与证悟。
去奈良看空海特展前抽一下午时间看完。感到愿力如轮足以转物。发愿之宏亦能成就源源不断的心力。空海的渡海之舟遇暴雨不覆,村民在十天之内筑就堤坝,不是人定胜天的对抗,而是变化为成就风雨本身的那种力量。我喜欢空海望着茫茫海面说“载我去长安求法的船,就一定会到”的神情。亦勉励自己,坚心。
因为字幕的问题,半吊子日语实在是只能半梦半猜地大致看一遍,但听到日语版的般若心经,还是一瞬间就识别出来。除了部分情节过于抽象艺术,实在是史诗级作品了,果然很喜欢空海去长安求法那段,那时候的大雁塔真好看啊,恰好今天去了青龙寺,叹气。
人物传记难拍就难在写剧本。本片的演员都演得好假,美术做得粗糙,人物扁平化毫无波澜。伟人生来就是伟光正,没有恐惧,即使有疑惑也是很快就自我战胜了它。日本和中国拍这类伟人传记片都是束手束脚。单谈电影艺术,此片也就值得给2星。
要在此世领会极乐,而不是在你死后。你不能逃离此世,要在此世达成证悟,快乐点,寻找极乐。合掌,凝聚你的力量去活,你的体内充满活力,这也是宇宙得以运行的力量,召唤它,就像风,就像光,在心中默念。
“没有来世,要在今生求得证悟。”电影的传记性、历史上的政治性大于佛理的讲解。他是伟大的,因为他做了佛教的传播、保了三十年太平。但到底什么是佛性呢。
拍的像流水账。大部分时间在描述政治斗争。对佛教或者密宗教义的刻画很少。
有八十年代质朴较真的劲儿,不过空海的故事绝对可以更精彩。
《空海》是导演佐藤纯弥于1984年拍摄完成的电影,描述了日本平安时期遣唐学者弘法大师的故事,这部影片是为了纪念这位在日本文化史上留下过重要足迹的高僧坐化一千一百五十周年而摄的。年轻时代的空海为了求取真经,学习艺术真谛,曾不避风险,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学习密教和书法,回国后创立真言宗密教,并丰富了日本的艺术内容。影片斥资达12亿日元,并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来到中国取景,是当时少见的超大制作;《空海》上映后,日本全国票房收入超过30亿日元,位列1984年票房排行榜第七位,获得极大成功。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