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里克-霍夫根兄弟应该是飘了?居然在纳粹太尉面前颐指气使,指望身处高位的盖世太保同自己这样的戏子伶人平等对话而忘记了自己是谁。将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人最终也将被黑暗反噬,这样的人并不鲜见,也许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靡菲斯特,又或许人人都是靡菲斯特。
面具戴久了,自己的一切都是被面具牵引,人们习惯性称呼他为靡菲斯特,那个诱惑浮士德博士出卖灵魂的魔鬼,而他的行为也逐步被靡菲斯特所牵引。原型在那个时候从激进左翼转变为nazi艺术家,这一转变在日本也比较明显,如今井正在战后华丽变身日本社会的穷苦人发声者。人在大流之中的困境重重,而和所处时代的历史无法割裂也造成今后他们会一直因为当时的选择而被后世贴标签钉耻辱柱
演员总是将自己的角色塑造的很强大极具精神力量 但他们自己却很软弱 叫着叫着他成了生活里的靡菲斯特 结尾的大型聚光灯使他产生了三个影子 哪个才是真是的他呢
艺术与权利,科技与权利,这些从来都无法分开,社会中的几乎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靡菲斯特与浮士德,不仅是德国人的特产,也是每个人心中的两面。下次有机会要看童老师的演绎,不同的人哪怕不同的声音演同一出戏,都不是同一个故事的。
8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最佳编剧和费比西奖。以德国戏剧演员德鲁丹斯的一生为蓝本创作的故事,二战背景,戏中戏的形式,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剧本还不错。结尾的灯光很魔幻现实,高潮处结尾。代表德国的靡菲斯特,不可说。
汉堡艺术剧院里灯火辉煌,舞台上下十分热闹,而后台该剧院的演员赫夫根正在为自己还是个二流演员而苦恼万分。不久剧院特邀名演员尼布尔任主角,尼布尔把女友芭芭拉介绍给赫夫根认识。赫夫根开始追求起芭芭拉。通过芭芭拉他来到柏林,还找到了好友乌尔里西斯大演革命戏,一举征服了柏林工人的心。正当赫夫根红极一时,希特勒上台。他巴结纳粹将军的情妇林登塔尔,谋取了主演“浮士德”剧中靡菲斯特这一角色,赫夫根把靡菲斯特这个魔鬼演得如此威风凛凛,纳粹将军大为赞赏,不久提拔他任柏林国家剧院的经理。为了感激帝国将军,他别出心裁,停演三天,在剧院为将军生日举行盛大庆典。庆祝活动结束后,将军把他带到空旷的运动场上,让他站在广场的中心,打开四面八方的探照灯,刺眼的灯光直照赫夫根的脸,他露出痛苦绝望的神情,声嘶力竭地发出颤抖的声音…
真正热爱艺术的艺术家不会向往权利,却总要依靠那些权利去维护心中的艺术理念,为此他渐渐在政治斡旋与自己内心纠结过程中逐渐化为靡菲斯特与邪恶交易,而艺术本身无疑就是浮士德。霍夫曼不止一次的说害怕阳光,结尾却在罗马斗兽场式的巨大舞台里被三束聚光灯照射的无处可藏,颇可玩味。萨博据说战时和纳粹有关系。
导演对还原历史事实并无兴趣,影片通过聚焦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映射人物所处时代环境的险要恶劣,及那段残酷过去.靡菲斯特在个人情感、事业与帝国强权的相互徘徊,博弈的更迭之下,渐渐呈现出人物柔情,诡诈,高傲,懦弱的多面性,由华丽舞台的聚光灯开场,以狼狈游走的自反疑问结束,从而留下独具形式美感与深刻拷问的电影收场.2q
蓝光中字,144分钟版。 本以为会拍出个里芬施塔尔式的强悍人物,没想到主角却是一个猥琐的官僚,时而甲亢般地大吼大叫,时而奴颜婢膝,极尽谄媚,而你要说这是在观察历史车轮下的小人物,人家偏偏尚有一技傍身,有个“最伟大”光环,导致影片不伦不类。主要原因是这片对演员要求太高了,男主角已经演出了那种半自知地坠入深渊的感觉,然而终究不能重现故事原型在舞台上的叱咤挥洒,水平基本靠角色们夸出来,让人无法信服,他的伟大完全被懦弱掩盖。 最大的优点是剧本节奏好,表现力强,纳粹的恐怖丝丝渗入,男主的性情逐渐扭曲,最后打破了舞台与现实的边界,靡菲斯特呼号窜逃,发出对每个纳粹齿轮的拷问,惨白的灯光照在狰狞的面孔上,极具张力。 男主角叫Brandauer,他还演过《走出非洲》,豆瓣演员表乱排,把人家放在中间偏后的位置。
看的是中文配音版。梅非斯特这个文学形象是很有魔力的,而电影里的男主角霍夫根,因扮演梅非斯特而受纳粹赏识的演员,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小丑。迎合政权,间接杀死异己,也委曲求全挽救“朋友”。最后在不是舞台的舞台中央,被统治者的追光灯攫住灵魂,他仍然没有清醒,委曲地想,我不过是个演员。
这是一部艺术影片,二战时期的德国在纳粹的统治下民众也是人心惶惶的,霍夫根是一位演员他太热爱舞台了,一旦上了舞台他的慷慨激昂热血沸腾,他主演的《梅菲斯特》大段大段的慷慨激昂的内心独白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深受观众的欢迎和爱戴,梅菲斯特在英文中的是魔鬼的意思,人们可以理解为纳粹与魔鬼是同义词,利用舞台宣泄人们心中的不满,这也是戏剧的魅力所在,纳粹政府虽然也很看重戏剧舞台,但在他们眼里演员不过是一颗为政治所用的棋子。。。
有一些很妙的细节,比如对春之声铿锵有余轻灵不足的指挥方式,包厢之内梅菲斯特对元首突然如羽翼般展开黑色披风的拍摄角度,然而整体来说感觉不到一个比较强劲的着力点,coherency 也就无从谈起。
1982 奥斯卡最佳外国语影片: 匈牙利导演萨博
本片以德国现代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演员格斯特夫.古鲁丹斯真实的一生为依据电影《摩菲斯特》描述了一个在二战中与德国人委曲求全合作的演员,最后仍被德国人抛弃的故事。片名“摩菲斯特”本意就指的那些与魔鬼合作的人。主人公在心理上自始至终处于卑微懦弱的地位,虽然德国人也给了他很多的荣耀,但这仍无发改变其事实上和心理上的犹太人身份,但这一切并未得到深刻的体现。终于,在影片结尾处得到了一切都爆发出来,这也是本片的高潮。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